
關注生之源微信 獲取更多信息

5大制藥公司與CRO戰略合作 全球藥物開發外包行業興起
日期:2012-08-13 00:00:00
合同研究組織(CRO)公司的歷史已經有幾十年了,但是與生物技術產業的合作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。隨著大藥廠研發費用的暴漲,外包研究和臨床研究行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。一些大藥企,如賽諾菲(Sanofi)、禮來(Eli Lilly)和輝瑞(Pfizer)在預算的壓力下開始轉向尋求CRO公司,這導致了全球藥物開發外包行業的興起。
研究發現,近期內研發外包和生產外包都沒有放緩的跡象。在發展過程中,會逐步建立起對所有參與方最有利的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?!?/SPAN>Nesa Nourmohammadi
1. 輝瑞(Pfizer)、 Icon和Parexel:
兩年前,輝瑞宣布它需要削減數十億美元的研發預算,并尋求新的削減成本的方法。除了傳統的裁員外,這家藥企轉而與CRO公司合作。
兩家頗受歡迎的CRO——Parexel和Icon與輝瑞簽署了長達5年的臨床研究合作協議。對于輝瑞來說,協議將大量的工作交由CRO公司來完成,而輝瑞只是對臨床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督。
這種兩個合作伙伴的模式將簡化我們的流程,顯著地降低我們在臨床試驗過程中使用外部服務提供商的數量,并降低風險和確保質量管理,”在協議宣布時,輝瑞的John Hubbard說道。
雖然一些專家推測,這筆交易的金額大約為67.5億美元,但確切的交易額一直沒有披露。
2. 安斯泰來制藥(Astellas Pharma)和INC Research:
今年4月,安斯泰來和INC Research宣布,雙方正在擴展它們之間的合作關系。雙方建立了一個為期三年的FSP聯盟,INC Research將向這家日本制藥巨頭提供包括臨床監察、試驗管理、文件管理、試驗啟動、可行性研究和臨床數據管理在內的各種服務。
今年3月,William Blair的股票分析師John Kreger在Outsourcing-Pharma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,FSP模式已經引發了一些大藥企比如禮來、美國默克(Merck)和賽諾菲的興趣。所有這些公司都表達了進一步使用這一模式的興趣,期望利用此模式進行數據管理。
除了這些服務以外,INC還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業務部門,用來為安斯泰來提供和實施FSP服務。兩家公司估計,合作將有最多能節約40%的成本,同時可節約整個研究過程10-20%的時間。
3. 賽諾菲(Sanofi)和科文斯(Covance):
2010年,當賽諾菲需要改造其研發結構,這家制藥巨頭轉向外包以減輕負荷。在這個時候,賽諾菲注意到,2008年禮來與科文斯之間價值16億美元的合作交易。這筆交易是2008年FierceBiotech 10大交易中唯一的CRO與藥企間的交易。
賽諾菲與科文斯之間確定了長達10年的合作關系,交易額達22億美元。這筆交易使雙方都能專注于各自的業務上。對于科文斯來說,交易使得它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賽諾菲的兩處歐洲機構,并獲得了賽諾菲的化學、生產和質控服務。而對于賽諾菲來說,得以獲得科文斯在藥物發現、毒理學、化學、I-IV期臨床研究、中心實驗室和藥品獲批的服務。
4. 武田制藥(Takeda)、科文斯(Covance)和昆泰(Quintiles):
2011年初,五天制藥完成了與科文斯和昆泰的交易,這是一個涉及到藥物開發的虛擬外包。根據Outsourcing-Pharma的報道,合作方宣布,武田制藥的目的是實現一個“全球項目的外包策略”以提高效率??紤]到這一點,虛擬外包的合作對每個合作方都沒有增加負擔:武田制藥完全獲得了兩家CRO公司的開發和實驗室服務,而科文斯和昆泰獲得了武田制藥的資源和在研產品線。
武田制藥、科文斯和昆泰在它們各自的領域中,都是最大最好的公司之一。虛擬業務模式可以使較小型的CRO公司和制藥公司合作,而無需建立一個大型的工作設施。
5. 禮來(Eli Lilly)和Parexel:
亞太地區是藥物開發和臨床研究的溫床。當禮來意識到它想在亞太地區擴展業務的時候,它轉而與Parexel International合作來實施這個計劃。Parexel已經在亞太地區建立了它的業務,在印度、澳大利亞、臺灣、韓國等設有辦事處,禮來希望籍此方便地進入這一地區。比一般的合作關系更進一步的是,這兩家公司之間是一種功能性服務提供商(FSP),合作幫助禮來在一個已經充滿競爭、快節奏的市場更快地將更好地銷售藥品。